近日,温州宏丰滨海厂区复合车间推行了上班“早到”活动。
此项活动的内容是要求员工提前上班,并在生产前充分做好5S、物料准备、设备点检与清理工作,以提升5S管理与生产效率。活动推行一个月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月末,该车间根据刷卡时间进行统计,对“早到”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名。公司还发布简报,对“早到”的员工予以奖励,而对于表现不积极,排名倒数的员工予以批评。
笔者为复合车间推行“早到”活动而拍手叫好。从字面理解,“早到”的意思是指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到达,而“迟到”则与此相反。“早到”或“迟到”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久了,或者持续一种状态久了,就会形成习惯。比如,我们习惯上班穿工作服、上下班刷卡……所谓“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笔者看到每天提前上班的高管或员工,赞叹他们上班真早,他们都会谦虚地回答说“习惯了”。
众所周知,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准则、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构成了企业的文化。文化等同于习惯,企业文化就等同于企业员工的习惯。既然企业员工的习惯就是企业文化,那么员工好的习惯就是良性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笔者认为,与其说滨海厂区复合车间推行上班“早到”是一项管理活动,不如说是公司在倡导与培养一种良性的企业文化。
“早到”是值得赞扬的,而能充分利用“早到”的时间做好工作或做出成绩更值得肯定。那么对于上班“早到”的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有位行政员工告诉笔者:“我每天早上会提前大约10-30分钟去上班,上班前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当天工作的重点和顺序,做好工作计划等。然后就是处理前一天遗留的工作,然后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另一位生产一线的员工则说:“提前上班,我会先看生产计划,列出要领取的材料、加工的产品,分析产品的质量要求,调整测试好机器,做好现场整理整顿清理清洁工作等。”
坚持每天“早到”的员工的话让笔者肃然起敬。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上班习惯“早到”,习惯办事有计划、有条理、有效率……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一定蒸蒸日上,企业的文化就会走向优秀与卓越,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会产生强劲的生产力。
对于推行“早到”活动,公司考核部门已经把此纳入了考核范围。笔者认为公司考核部门应把这项工作做得更细更深入,比如可以列出一份清单,内容包括“早到”的员工要做哪些准备?要完成什么计划?计划有什么指标?有什么标准?
诚然“早到”不是做秀,我们要让“早到”真正有成绩,有收获,有效率,相关考核部门就要进一步做好“早到”相关的考核工作,不仅仅以“提前上班”作为考核重点,还应把“早到”者在早到的时间内完成了哪些工作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何作为考核依据,这样开展“早到”活动才更有意义。
如何养成员工的“早到”习惯,如何用制度来固化“早到”活动,如何让“早到”活动的制度体现公司的文化……以上这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管理者需要去做的工作,这让我们充满无限期待。
希望每个部门、车间能向滨海厂区复合车间学习,积极推行上班“早到”活动,人人争取“早到”,让“早到”成为习惯,把工作做得更好!